2 项目建设单位:陕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4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由二大生产系统组成,分别为年无害化收集处置40万吨废弃电子电器生产系统和生产辅助系统。
拟建年无害化收集处置40万吨废弃电子电器生产线4条,新建2个单层钢结构生产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0000㎡,分别为拆解车间和深加工车间;建设2个单层钢结构仓库,总建筑面积为10000㎡,分别为原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生产辅助系统包括与生产相配套的给排水、供配电、厂区道路及硬化等公共辅助设施,办公生活区新建1栋3层的办公生活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000㎡,包括办公用房,食堂以及职工宿舍用房。
5 项目建设规模
⑴ 建设规模
生产线:4条
生产规模:年无害化收集处置40万吨废弃电子电器
⑵ 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工程费为3**8.13万元,其他费用为1**8.94万元,基本预备费为3**7万元,流动资金为5**6万元。
6 建设项目用地
⑴ 建设项目位置
拟建项目选址位于陕西省**市**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区内,项目区北临坡头村南村界,南邻聚泰新材料厂,西邻寺底村,东邻**工业公司。
⑵ 建设项目用地要求
用地充分满足建设项目的各项设施安排和布置,保证拟建项目的建设需求。
⑶ 现状用地性质
拟建项目选址位于陕西省**市**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区内,用地性质为规划用地。
⑷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
本项目征地界限内用地面积为5***3.36㎡(合80亩)‘’
7 建设项目用水需求量
本项目采用市政集中供水,水源主要引自**县工业园区内,水源充足,满足该项目消防、生活、生产用水要求,生活用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⑴ 消防给水系统
1)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其进水管不宜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故障时,其余进水管应仍能保证全部用水量。
2) 消防用水量以同一时间最大一幢建筑一次火灾消防用水量计算。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该工程同一时间火灾次数按1次考虑,建筑物的火灾延续时间为2h,依据规范要求车间、仓库室外消防用水量为4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办公用房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内消防用水量15L/s。根据室内消防用水按火灾前2h考虑,则一次火灾消防总用水量为396m3,水源引自**县工业园区内市政供水。
⑵ 生活给水系统
依据《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2014年版,**县属于关中东部平原区,主要用水为办公生活用水,人均用水110L/人·天,人数为110人,年用水天水按300天计算;道路及场地硬化面积为22666.69㎡,绿化面积为10000㎡,绿地用水按2L/(㎡·d),道路及场地硬化用水按2.5L/(㎡·d),用水天数按照52天算,不可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损失水量按总水量的10%计。
8 建设项目能源需求量
⑴ 配电方式
本项目供电由**县市政供电管网供给,高压部分采用户外箱式变电站的形式,消防设备、疏散照明等采用双回路末端自动切换的配电方式。
设计范围包括220/380V配电系统;高压配电系统、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备用照明、疏散指示照明);普通动力及消防动力配电;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等。
⑵ 负荷估算
项目新建生产线及生活用电总装机容量为833.33kVA,所以在项目区内设置1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可保证本次项目区用电。
⑶ 负荷分级
消防控制室、消防泵、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主要通道及楼梯间照明、信息机房电源,安防系统电源、排污泵、供水生活泵等均为二级电力负荷,照明等均为三级电力负荷。
⑷ 通信需求量
厂内设置20门程控内部通信交换机,在办公室、控制室、值班室等处设置办公用台式电话机,车间主要岗位设置工业型电话机,并配置部分无线对讲机,以利于生产联系及生产调度。
9 拟建项目运输方式
全部的原料和辅料由汽车运输到厂区后,采用人工卸车卸到原料库房,在库房内存储。厂内采用推车及叉车进行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运输,工厂采购及产品运出均采用汽车运输,主要依靠社会车辆。
10 拟建项目工厂运输量
无害化处置废弃电子电器属于再生资源回收,本项目年收集处置40万吨废弃电子电器,项目运营并达产后,平均每年加工产品量累计30.9万吨。
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过程的污染源主要为建筑施工噪音、运输汽车尾气、燃油机械的尾气、生活垃圾等。项目不涉及拆迁移民等问题,同时,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不利影响,已具备建设条件。
⑴ 废气及扬尘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期扬尘,其次有施工车辆、挖土机等燃油燃烧时排放的SO2、NO2、CO、烃类等污染物。
扬尘主要来源有:土方开挖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管网布设路面开挖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的堆放、装卸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垃圾的堆放及装卸过程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
⑵ 噪声
主要是不同作业的机械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在主要噪声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昼间的噪声限值为75dB(A),夜间限值为55dB(A)。
⑶ 废水
本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水,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作业过程中设备冲洗形成的施工污水,其主要含有砂土,悬浮物等。
⑷ 固体废弃物
项目在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土、石、砂、砖、水泥等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若不及时清理,必然引起更大的扬尘,有机物会腐烂变质,传播疾病,影响环境。
1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⑴ 废气及扬尘污染防治
1)建设工地采用封闭式施工方法,可在工地四周设置围护栏,以起到阻隔工地扬尘对周围绕环境的影响。
2) 运输车辆必须根据核定的载重装卸建筑材料或渣土,对于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扬尘的装载物,应在其上加覆盖物,防止运输过程中的飞扬和洒落。
3)设置专用场地堆放建筑垃圾,堆放时加蓬布覆盖,防止扬尘,安排专人每天进行道路的清扫和洒水,配备洒水车,在无雨日洒水防止扬尘。
4) 施工期间,交通车辆多为柴油燃料的大型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需安装尾气净化器,保证达到尾气排放标准,降低废气污染程度。
5)施工过程中受大气污染影响严重的为施工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防尘口罩等。
⑵ 噪声污染治理
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噪声控制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或工艺,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从源头上降低机械噪声源。
2) 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隔声屏障,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合理安排高噪声机械使用时间,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施工场地边界噪声控制在国家《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的指标要求范围内。
⑶ 废水污染治理
1)要求施工单位在临时搭建的生活设施附近建设生物厌氧过滤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进入生物厌氧过滤池处理,使排放水质达到标准。
2) 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泥浆水,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建设沉淀池,沉淀后的泥浆委托专门运输公司外运。
3)建设清污分流、雨水和污水分流排放系统,雨水、生活污水要分流。
⑷ 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
1)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向有关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排放处置计划,如实填报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种类、数量、运输路线及处置场地等事项。
2) 对施工现场的垃圾按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等进行分类堆放,并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可考虑重复利用,可用作基础回填,施工弃渣要按指定的地点集中堆放,对生活垃圾要进行专门收集,并定期将之送往较近的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置,严禁乱堆乱扔,以免破坏环境,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13 运营期对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我国环境护法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905-199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等的规定,对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及噪声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做以下说明:
⑴ 噪音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运输车辆和生产设备等产生的噪音。严禁车辆在厂区内部长声鸣笛,或对车辆安置降低噪音设备,用以降低噪音。生产车间噪音主要来自机器等,而本项目在设备选型上拟尽量采用低噪音产品,并采用工段局部封闭的方法,隔音设备本身也设消音装置,同时在建筑物上使用吸音材料等来降低声压级,使车间内噪音不超过工业建筑允许的总噪音级80分贝的要求。
⑵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是员工生活产生的果皮、纸屑等废弃物,由环保人员定时定期打扫,统一处理。固体废弃物为砂滤池沉渣、废石英砂、废活性炭。
⑶ 粉尘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粉尘,粉尘主要产生于物料的输送、储存、产品加工制作、包装等生产过程,以及项目在热熔工序产生的烟尘、锡、非甲烷总烃,破碎工序产生的粉尘废弃。
14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⑴ 粉尘
粉尘治理是建材企业环保工作的重点,它不但可以回收大量的物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职工的身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经常保持施工地面的湿润,以减少来自运输车辆的道路扬尘。设置粉尘收集装置,收集生产过程中的粉尘。
⑵ 噪音
噪音主要来自设备和汽车,所选的设备经配置优化,设备自身的噪音较小,注意在使用过程中加强保养和检修,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又可降低噪音污染。对于运输汽车要使其装备减小噪音设备,以达到噪音汽车标准。对于室内不同用途房间之间噪声干扰则采用隔声、吸声结构,保证室内噪声达到国家隔声标准。
⑶ 固体废弃物
在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可回收处理。
⑷ 环境绿化
厂区绿化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有过滤除尘、吸收噪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种作用,绿化主要是在生产区的道路两侧及空地植树种草。使之成为一个文明生产的工厂。
15 环境影响评价
,本次项目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能较好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只要建设单位认真落实管理制度,加强施工期及营运期环境管理工作,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目 录
第一章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概况
1.2 建设项目用地及建设规模
1.3 建设项目的用水与能源需求量
1.4 采取的运输方式与运输量
1.5 废弃物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
1.6 项目建设的工艺流程及总体布局
1.7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第二章 编制依据与原则
2.1 编制依据
2.2 选址原则
第三章 建设项目选址条件论证
3.1 区域概况
3.2 建设项目拟选场址用地条件论证
3.3 建设项目拟选场址交通运输条件论证
3.4 建设项目拟选场址供水能源及能源通讯需求
3.5 建设项目拟选址环境保护条件论证
3.6 建设项目选址场址的安全条件论证
第四章 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乡规划的论证
4.1 建设项目与相关城乡规划关系的论证
4.2 建设项目与周边用地相容性的论证
4.3 建设项目所需的生活配套设施与生活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4.4 建设项目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衔接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图:
1.项目区位图
2.电子电器回收处置利用项目用地界线示意图
3.电子电器回收处置利用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4.与**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关系图
5.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5)关系图
6.与**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关系图
7.拟建项目周边敏感点示意图
修改:
1、相关部门批复
2、园区控制性指标与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对比(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
3、项目规模与占地匹配
4、4.2细化(距离、景区)
5、景区规划图(不强制)
6、相关规划论证理由充分
7、总平图根据功能区详细布置
8、敏感点细化
9、新增技术经济论证
10、周边工厂影响分析(相互性)
11、供水(近期:自备水井;远期:园区管网)
12、供电:细化变电所(来源)
13、修改4.4(周边有景区)
14、污水排放到某河,对河流防洪标准、泥石流现象、水流量数据进行分析
15、结论调整,项目选址可行。